杨闇公杨尚昆故里景区

留住“渝西星火” 汲取前进力量——遂潼铜三地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

2021-06-08

[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遂宁传媒集团与重庆市潼南区融媒体中心、铜梁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三城九馆追红记·走进遂潼铜红色场馆联盟”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

遂宁传媒集团、潼南区融媒体中心、铜梁区融媒体中心选派主力记者组成“追红采访团”,以实地走访的形式,走进遂宁、潼南和铜梁的9个红色场馆,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新媒体的融媒传播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多平台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文化。

6月2日,遂潼铜三地记者第八站走进了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的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

                                                    

追红场馆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坐落于重庆市潼南区双江古镇正街杨闇公旧居内,该陈列馆修建于清朝末期,初为大盐号“杨三泰”的主人杨世绥(杨闇公曾祖父)的家祠,故又名“永绥祠”,意为“永久安定”之意。祠堂为砖木结构楼房,俗称“洋房子”。展览馆主要介绍了1928年潼南党组织建立到1949年潼南解放这21年里不平凡的岁月。该陈列馆现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外景。

                                                                                          

在上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双江杨氏为避免祠产充公,几经周旋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既不违反当时的“法令”又能保住永绥祠产不被充公,于1926年利用永绥祠侧楼开办潼南第一所教新学的私立小学——永绥小学。永绥小学的第一任校长为杨剑秋(即杨闇公、杨尚昆的大哥),继任为杨伯州。

1927年3月31日,震惊全国的“三·三一”大惨案在重庆发生。为保护受中共四川党组织派去武汉担任四川省党部驻武汉代表处秘书的地下党员杨衡石,党组织下命其撤离武汉。杨衡石受命撤离回到老家双江后便接管了永绥小学,同时还聘请了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作为教员,共同筹商在重庆潼南建立党的组织。

1928年5月,经上级批准,中共重庆潼南第一个党支部永绥小学支部正式成立。杨衡石任党支部书记,吴竹君负责组织,雷志烈负责宣传,支部机关设在双江永绥小学,下设城区、茶店、柏梓3个党支部,隶属中共安岳特别支领导。从此,中共重庆潼南党的组织不断成长壮大,逐步发展成为地下党在川渝两地活动的中心和枢纽。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入口处。

                                           

党史陈列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有上下两层楼共四个部分来介绍潼南党组织建立到解放的历程。第一个部分为支部创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迅猛发展,马列主义在广大工人和知识分子中迅速传播,四川地区革命浪潮不断高涨,在杨闇公革命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杨衡石回乡进行革命活动,开展革命斗争。第二个部分为组建武装。中共潼南地方党组织建立后,遵照中共四川省委的指示,协助配合省委在双江驻军进行了武装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第一、第二旅。起义成功的工农革命军很快遭到了四川军阀的镇压,革命武装惨遭失败,但却没有动摇党领导组织武装斗争的决心。金龙寺会议后,在白色恐怖中,党组织继续创建了潼南赤卫队、军事联络站,筹建中国工农红军长江上游第二特遣师等武装力量开展革命斗争。第三部分为抗日宣传。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川东特委在中华基督教全国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中建立了党支部,赴潼南领导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在抗日活动中重建中共潼南特别支部委员会,后特支扩大为县委。党领导了潼南中学的学潮运动,激发青年学生和全县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第四部分为迎接解放。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派丰都人何明阳来潼南再建中共潼南县支部,后扩大为中共潼南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创办了弘毅中学和党的活动基地,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筹建“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第11支队”、组建“潼南纵队”“五桂游记小分队”等革命武装,配合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残军。1949年12月5日,潼南县解放,宣告国民党对潼南的反动统治覆灭,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13年,永绥小学进行修复布展后,正式命名为“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

                                              

追红现场

                                                      

6月2日,遂潼铜记者团走进位于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旖旎风光,回望革命故事,重温革命精神。

穿过一幢幢古建筑瓦房,记者团在双江镇北街外的猴溪河畔见到一幢与古镇建筑截然不同的一楼一底楼房。该楼房砖石结构,饰花吊檐,圆拱方柱,颇具几分古罗马教堂风格,这便是被乡人俗称为“洋房子”的双江杨氏家族旧时的祠堂“永绥祠”,也就是记者团当天的目的地——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内布局。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记者团走进陈列馆,“渝西星火”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是的,上个世纪“可以燎原”的革命星火正是从这里一点点地照耀了川渝革命的夜空。在陈列馆一楼介绍了中共潼南县支部的创建和武装,展板上有几张遗址的旧照,展示有田坝大院,有住禹皇宫还有兴隆街大院的图片。1928年,党组织得知李家钰已命令对刘文仕、秦仲文两个团实行武力改编的消息,立即研究决定:拒绝改变,实行武装起义。李鸣珂和军委成员任逖犹急速赶到双江,具体指挥起义。起义当晚9时,田坝大院,住禹皇宫、兴隆街大院的起义将士同时行动,成功将该旅部的反动军官全部消灭。这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双江起义。

在讲解中,令记者团印象深刻的还有女青年乡村服务队的活动。“随着抗战爆发,川东特委在中华全国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中建立了党支部,赴潼南领导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这支乡村服务队共计17人,其中6名是中共党员,其余的为大中学生以及进步青年。”讲解员解说到。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在抗日活动中,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群众办实事,接济贫困者,唤醒了人民的觉悟,也鼓舞了全县人民抗日士气。乡村服务队的活动虽以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告终,但是服务队引燃的抗日烈火却越烧越旺,在潼南这片热土上留下了革命的火种,革命信念深深地扎根于人民心中。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展板。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作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学习,回望革命之艰辛,重温精神之坚定。

一张图片、一段文字或许就概括了一位烈士的一生,或许就描述了一次革命、一场战斗的全部。从1928年潼南建立党组织到1949年解放潼南的21年历史中,是党领导潼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它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既书写英勇又记录艰辛,既发出光芒又格外悲壮。

                                                                                                 

追红故事

潼南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深入农村开展宣传服务

——激发抗战热情 播撒革命火种


“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的公开任务是到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和为妇女服务,我们党支部的任务是利用这个合法组织,团结队员到农村进行抗日宣传,以教育、发动群众,并通过群众工作发现、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在潼南县建立党的组织。”这段由时任潼南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书记林琼写下的回忆录,穿越时光,再现了这支女子抗日宣传服务队在潼南播撒革命火种的激情岁月。

                                       

乡村服务队党支部书记林琼与党员干部于潼南合影。

                                               

1938年12月的一天,中共南方局邓颖超同志专程到女青年会看望这群特殊的革命者,对她们嘘寒问暖,和她们亲切交谈,与她们合影留念。告别时,邓颖超一再嘱咐队员们:“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希望你们深入到乡村去,唤起民众,组织妇女,将抗战进行到底。”邓颖超的话,后来变成了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在潼南开展工作的指南。1938年,随着抗战爆发,川东特委在中华全国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中建立了党支部赴潼南领导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这支服务队共计17人,其中6名是中共党员,其余为大中学生以及进步青年,林琼任服务队书记。服务队出发前在重庆组织了短期学习,邀请一些进步人士为她们作报告,有一天,队员们正在聆听邹韬奋作抗日的形势报告,突然发现有军警包围了会场,报告被迫停止。这警醒了全体队员,让她们意识到日后工作的复杂和艰险。

1938年12月下旬,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赶到潼南,在这块贫瘠的荒地上点燃抗日的火种。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牢记邓颖超的叮嘱,宣传和动员群众,发展进步力量,争取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她们的抗日宣传活动也得到了时任潼南县县长赵秉衡的支持。1939年元旦,赵秉衡主持召开抗日宣传民众大会,支持服务队开展活动。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在县城和双江本地举办了妇女骨干训练班和妇女识字班,提高妇女文化水平,促进妇女抗日意识觉醒,还教她们演唱抗日歌曲,排练抗日戏剧。这些长期被封建思想束缚的妇女,学习劲头很高,收获很大,而且成绩很好,能看书看报,能记账算账,还懂得只有跟共产党抗日,才能走上解放道路的革命道理,妇女们从此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她们也勇敢地投入到各种抗日活动中。在妇女积极分子带头下,识字班、训练班的妇女走上舞台,演唱抗日救亡歌曲;走出家庭,站在集市街头宣传抗日。

随着抗日宣传如火如荼地开展,每逢纪念日,城区小学旧式戏台上都会演出抗日话剧,其中《放下你的鞭子》是一出最感动人心的好戏:一个在日伪区残酷压迫下的卖艺老人,从东北流亡出来,因生活逼迫,鞭打亲生女儿。观众见此情景,不禁声泪俱下,发出“不许打呀”的吼声。当老人和女儿向观众乞讨周济时,观众纷纷向舞台抛掷纸币。当戏演完,观众恍然大悟,无不对日本帝国主义切齿痛恨。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正是借着入乡村慰问演出的机会宣传抗日,并以此为契机发展了大批共产党员。

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在抗日活动中,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民众之中办实事,接济贫困者,唤醒了人民的觉悟,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抗日士气。乡村服务队的活动虽以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告终,但服务队引燃的抗日烈火却越烧越旺,在潼南这片热土上留下了革命的火种,党的组织深深地扎根于群众当中。

                                                     

追红感言

革命工作异常艰辛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通过照片及实物,生动再现了从1928年潼南党组织建立到1949年潼南解放的这21年里,党领导潼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作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也吸引了川渝乃至全国的参观者前来汲取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与力量。

“党支部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成立过后有什么演变和发展,潼南是什么时候解放的,对于这些问题,现在很多年轻党员干部不是很了解。”潼南区杨尚昆故居管理处讲解员陈艺玮介绍,现在很多党政机关干部前来参观学习,就是来了解潼南党史发展进程,重温过去的峥嵘岁月、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

在陈列馆内,参观者们驻足凝视,用心聆听,近距离感受中国共产党在险象环生、困难重重的潼南革命中英勇斗争、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新中国的成立不容易,中国共产党做出的牺牲很大。先辈们那时候条件比我们现在艰苦百倍。”来自四川省绵阳市的游客王晓倩告诉记者,她记忆最深刻的是潼南赤卫队从1929年创建,尽管当时使用的大刀、长矛等武器看上去落后,斗争经验也不足,但他们仍坚持战斗长达三年零五个月,在武装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在条件艰难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更要发挥不怕苦难的精神,毫不松懈,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

                              

陈列馆时常迎来各地党政、企业团队现场聆听红色故事。

                                                     

当天,重庆市合川区官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一行20余人走进陈列馆,在讲解员的细心讲解下,参观人员纷纷表示此行收获颇丰,领会到了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影视剧中有很多革命故事,但比不上亲身到革命基地进行深入学习。今天通过实地参观感受,内心收获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要传承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不忘初心,薪火相传。”重庆市合川区官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易星彤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无论再繁琐,也要把每件事情做好做实,要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对得起群众。”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的陈列展览展现了潼南人民革命斗争的艰巨性、挑战性,正是因为有了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才让我们最终达到了胜利的彼岸。”6月2日上午,成都市民杨静带着家人来这里参观,她有感而发,“此次学习参观活动让我们受到了一次红色教育,接受了一场红色洗礼。今后我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

                                                           

追红手记

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民族复兴


从1928年潼南党组织建立到1949年潼南解放,这21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走过支部创建、组建武装、抗日宣传、迎接解放的不平凡岁月,党领导潼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浓缩成一段段激昂的文字、一张张泛黄的图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如今,党史陈列馆成为了一座“以史育人”的党史课堂、一座“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潼南革命斗争史彰显了革命先辈们奋勇向前、开创历史的不朽功勋。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精神,我们再次领略到了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感受到了革命先驱的情怀与奉献。我们要通过红色洗礼,进一步强化初心使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凝聚红色力量,传承红色精神。潼南革命历程从星星之火的微弱之势,到红色大地唱响解放高歌,先辈们的革命壮举让我们为之震撼,革命力量化为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我们要时刻牢记血脉根基,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汲取前行力量、筑牢初心使命,学习先辈们的优秀品格,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先烈们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人民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赓续艰苦奋斗精神,把红色精神继承好、发扬好,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习生 鲁欣怡 全媒体记者 罗惟君 黄尧/文 杨金桥/图)

(稿件原载于2021年6月4日《遂宁日报》06-07版)

留住“渝西星火” 汲取前进力量——遂潼铜三地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

发布时间:2021-06-08

[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遂宁传媒集团与重庆市潼南区融媒体中心、铜梁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三城九馆追红记·走进遂潼铜红色场馆联盟”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

遂宁传媒集团、潼南区融媒体中心、铜梁区融媒体中心选派主力记者组成“追红采访团”,以实地走访的形式,走进遂宁、潼南和铜梁的9个红色场馆,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新媒体的融媒传播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多平台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文化。

6月2日,遂潼铜三地记者第八站走进了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的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

                                                    

追红场馆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坐落于重庆市潼南区双江古镇正街杨闇公旧居内,该陈列馆修建于清朝末期,初为大盐号“杨三泰”的主人杨世绥(杨闇公曾祖父)的家祠,故又名“永绥祠”,意为“永久安定”之意。祠堂为砖木结构楼房,俗称“洋房子”。展览馆主要介绍了1928年潼南党组织建立到1949年潼南解放这21年里不平凡的岁月。该陈列馆现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外景。

                                                                                          

在上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双江杨氏为避免祠产充公,几经周旋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既不违反当时的“法令”又能保住永绥祠产不被充公,于1926年利用永绥祠侧楼开办潼南第一所教新学的私立小学——永绥小学。永绥小学的第一任校长为杨剑秋(即杨闇公、杨尚昆的大哥),继任为杨伯州。

1927年3月31日,震惊全国的“三·三一”大惨案在重庆发生。为保护受中共四川党组织派去武汉担任四川省党部驻武汉代表处秘书的地下党员杨衡石,党组织下命其撤离武汉。杨衡石受命撤离回到老家双江后便接管了永绥小学,同时还聘请了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作为教员,共同筹商在重庆潼南建立党的组织。

1928年5月,经上级批准,中共重庆潼南第一个党支部永绥小学支部正式成立。杨衡石任党支部书记,吴竹君负责组织,雷志烈负责宣传,支部机关设在双江永绥小学,下设城区、茶店、柏梓3个党支部,隶属中共安岳特别支领导。从此,中共重庆潼南党的组织不断成长壮大,逐步发展成为地下党在川渝两地活动的中心和枢纽。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入口处。

                                           

党史陈列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有上下两层楼共四个部分来介绍潼南党组织建立到解放的历程。第一个部分为支部创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迅猛发展,马列主义在广大工人和知识分子中迅速传播,四川地区革命浪潮不断高涨,在杨闇公革命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杨衡石回乡进行革命活动,开展革命斗争。第二个部分为组建武装。中共潼南地方党组织建立后,遵照中共四川省委的指示,协助配合省委在双江驻军进行了武装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第一、第二旅。起义成功的工农革命军很快遭到了四川军阀的镇压,革命武装惨遭失败,但却没有动摇党领导组织武装斗争的决心。金龙寺会议后,在白色恐怖中,党组织继续创建了潼南赤卫队、军事联络站,筹建中国工农红军长江上游第二特遣师等武装力量开展革命斗争。第三部分为抗日宣传。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川东特委在中华基督教全国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中建立了党支部,赴潼南领导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在抗日活动中重建中共潼南特别支部委员会,后特支扩大为县委。党领导了潼南中学的学潮运动,激发青年学生和全县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第四部分为迎接解放。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派丰都人何明阳来潼南再建中共潼南县支部,后扩大为中共潼南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创办了弘毅中学和党的活动基地,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筹建“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第11支队”、组建“潼南纵队”“五桂游记小分队”等革命武装,配合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残军。1949年12月5日,潼南县解放,宣告国民党对潼南的反动统治覆灭,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13年,永绥小学进行修复布展后,正式命名为“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

                                              

追红现场

                                                      

6月2日,遂潼铜记者团走进位于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旖旎风光,回望革命故事,重温革命精神。

穿过一幢幢古建筑瓦房,记者团在双江镇北街外的猴溪河畔见到一幢与古镇建筑截然不同的一楼一底楼房。该楼房砖石结构,饰花吊檐,圆拱方柱,颇具几分古罗马教堂风格,这便是被乡人俗称为“洋房子”的双江杨氏家族旧时的祠堂“永绥祠”,也就是记者团当天的目的地——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内布局。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记者团走进陈列馆,“渝西星火”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是的,上个世纪“可以燎原”的革命星火正是从这里一点点地照耀了川渝革命的夜空。在陈列馆一楼介绍了中共潼南县支部的创建和武装,展板上有几张遗址的旧照,展示有田坝大院,有住禹皇宫还有兴隆街大院的图片。1928年,党组织得知李家钰已命令对刘文仕、秦仲文两个团实行武力改编的消息,立即研究决定:拒绝改变,实行武装起义。李鸣珂和军委成员任逖犹急速赶到双江,具体指挥起义。起义当晚9时,田坝大院,住禹皇宫、兴隆街大院的起义将士同时行动,成功将该旅部的反动军官全部消灭。这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双江起义。

在讲解中,令记者团印象深刻的还有女青年乡村服务队的活动。“随着抗战爆发,川东特委在中华全国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中建立了党支部,赴潼南领导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这支乡村服务队共计17人,其中6名是中共党员,其余的为大中学生以及进步青年。”讲解员解说到。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在抗日活动中,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群众办实事,接济贫困者,唤醒了人民的觉悟,也鼓舞了全县人民抗日士气。乡村服务队的活动虽以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告终,但是服务队引燃的抗日烈火却越烧越旺,在潼南这片热土上留下了革命的火种,革命信念深深地扎根于人民心中。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展板。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作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学习,回望革命之艰辛,重温精神之坚定。

一张图片、一段文字或许就概括了一位烈士的一生,或许就描述了一次革命、一场战斗的全部。从1928年潼南建立党组织到1949年解放潼南的21年历史中,是党领导潼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它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既书写英勇又记录艰辛,既发出光芒又格外悲壮。

                                                                                                 

追红故事

潼南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深入农村开展宣传服务

——激发抗战热情 播撒革命火种


“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的公开任务是到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和为妇女服务,我们党支部的任务是利用这个合法组织,团结队员到农村进行抗日宣传,以教育、发动群众,并通过群众工作发现、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在潼南县建立党的组织。”这段由时任潼南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书记林琼写下的回忆录,穿越时光,再现了这支女子抗日宣传服务队在潼南播撒革命火种的激情岁月。

                                       

乡村服务队党支部书记林琼与党员干部于潼南合影。

                                               

1938年12月的一天,中共南方局邓颖超同志专程到女青年会看望这群特殊的革命者,对她们嘘寒问暖,和她们亲切交谈,与她们合影留念。告别时,邓颖超一再嘱咐队员们:“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希望你们深入到乡村去,唤起民众,组织妇女,将抗战进行到底。”邓颖超的话,后来变成了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在潼南开展工作的指南。1938年,随着抗战爆发,川东特委在中华全国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中建立了党支部赴潼南领导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这支服务队共计17人,其中6名是中共党员,其余为大中学生以及进步青年,林琼任服务队书记。服务队出发前在重庆组织了短期学习,邀请一些进步人士为她们作报告,有一天,队员们正在聆听邹韬奋作抗日的形势报告,突然发现有军警包围了会场,报告被迫停止。这警醒了全体队员,让她们意识到日后工作的复杂和艰险。

1938年12月下旬,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赶到潼南,在这块贫瘠的荒地上点燃抗日的火种。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牢记邓颖超的叮嘱,宣传和动员群众,发展进步力量,争取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她们的抗日宣传活动也得到了时任潼南县县长赵秉衡的支持。1939年元旦,赵秉衡主持召开抗日宣传民众大会,支持服务队开展活动。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在县城和双江本地举办了妇女骨干训练班和妇女识字班,提高妇女文化水平,促进妇女抗日意识觉醒,还教她们演唱抗日歌曲,排练抗日戏剧。这些长期被封建思想束缚的妇女,学习劲头很高,收获很大,而且成绩很好,能看书看报,能记账算账,还懂得只有跟共产党抗日,才能走上解放道路的革命道理,妇女们从此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她们也勇敢地投入到各种抗日活动中。在妇女积极分子带头下,识字班、训练班的妇女走上舞台,演唱抗日救亡歌曲;走出家庭,站在集市街头宣传抗日。

随着抗日宣传如火如荼地开展,每逢纪念日,城区小学旧式戏台上都会演出抗日话剧,其中《放下你的鞭子》是一出最感动人心的好戏:一个在日伪区残酷压迫下的卖艺老人,从东北流亡出来,因生活逼迫,鞭打亲生女儿。观众见此情景,不禁声泪俱下,发出“不许打呀”的吼声。当老人和女儿向观众乞讨周济时,观众纷纷向舞台抛掷纸币。当戏演完,观众恍然大悟,无不对日本帝国主义切齿痛恨。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正是借着入乡村慰问演出的机会宣传抗日,并以此为契机发展了大批共产党员。

女青年会乡村服务队在抗日活动中,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民众之中办实事,接济贫困者,唤醒了人民的觉悟,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抗日士气。乡村服务队的活动虽以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告终,但服务队引燃的抗日烈火却越烧越旺,在潼南这片热土上留下了革命的火种,党的组织深深地扎根于群众当中。

                                                     

追红感言

革命工作异常艰辛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通过照片及实物,生动再现了从1928年潼南党组织建立到1949年潼南解放的这21年里,党领导潼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作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也吸引了川渝乃至全国的参观者前来汲取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与力量。

“党支部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成立过后有什么演变和发展,潼南是什么时候解放的,对于这些问题,现在很多年轻党员干部不是很了解。”潼南区杨尚昆故居管理处讲解员陈艺玮介绍,现在很多党政机关干部前来参观学习,就是来了解潼南党史发展进程,重温过去的峥嵘岁月、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

在陈列馆内,参观者们驻足凝视,用心聆听,近距离感受中国共产党在险象环生、困难重重的潼南革命中英勇斗争、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新中国的成立不容易,中国共产党做出的牺牲很大。先辈们那时候条件比我们现在艰苦百倍。”来自四川省绵阳市的游客王晓倩告诉记者,她记忆最深刻的是潼南赤卫队从1929年创建,尽管当时使用的大刀、长矛等武器看上去落后,斗争经验也不足,但他们仍坚持战斗长达三年零五个月,在武装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在条件艰难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更要发挥不怕苦难的精神,毫不松懈,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

                              

陈列馆时常迎来各地党政、企业团队现场聆听红色故事。

                                                     

当天,重庆市合川区官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一行20余人走进陈列馆,在讲解员的细心讲解下,参观人员纷纷表示此行收获颇丰,领会到了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影视剧中有很多革命故事,但比不上亲身到革命基地进行深入学习。今天通过实地参观感受,内心收获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要传承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不忘初心,薪火相传。”重庆市合川区官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易星彤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无论再繁琐,也要把每件事情做好做实,要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对得起群众。”

“民主革命时期潼南党史陈列馆的陈列展览展现了潼南人民革命斗争的艰巨性、挑战性,正是因为有了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才让我们最终达到了胜利的彼岸。”6月2日上午,成都市民杨静带着家人来这里参观,她有感而发,“此次学习参观活动让我们受到了一次红色教育,接受了一场红色洗礼。今后我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

                                                           

追红手记

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民族复兴


从1928年潼南党组织建立到1949年潼南解放,这21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走过支部创建、组建武装、抗日宣传、迎接解放的不平凡岁月,党领导潼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浓缩成一段段激昂的文字、一张张泛黄的图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如今,党史陈列馆成为了一座“以史育人”的党史课堂、一座“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潼南革命斗争史彰显了革命先辈们奋勇向前、开创历史的不朽功勋。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精神,我们再次领略到了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感受到了革命先驱的情怀与奉献。我们要通过红色洗礼,进一步强化初心使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凝聚红色力量,传承红色精神。潼南革命历程从星星之火的微弱之势,到红色大地唱响解放高歌,先辈们的革命壮举让我们为之震撼,革命力量化为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我们要时刻牢记血脉根基,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汲取前行力量、筑牢初心使命,学习先辈们的优秀品格,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先烈们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人民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赓续艰苦奋斗精神,把红色精神继承好、发扬好,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习生 鲁欣怡 全媒体记者 罗惟君 黄尧/文 杨金桥/图)

(稿件原载于2021年6月4日《遂宁日报》06-07版)

关注微信

渝ICP备2020013408号 | 渝公网安备50022302000323号 | 169579849561804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