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2月,经杨闇公等人向党中央请示批准,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重庆地委),作为统一领导四川境内的党组织和党员的组织机构,隶属中共中央领导。图为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场景。(资料图片)
6月13日,潼南区双江古镇游人如织。在古镇的正街,一座青瓦木结构穿斗悬山顶式的清代民居,吸引了过往游人驻足。走入宅院的堂屋,正上方匾额“清白传家”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杨闇公日记里的纪律:组织性要用铁的纪律来保证
在杨闇公旧居陈列馆中,有一张全身遗照:烈士口唇撕裂,双目凹陷,两袖空荡。观此照片者,无不触目惊心、心生敬畏。这张遗照是1927年杨闇公牺牲后由党内同志冒死寻回其遗体并整理遗容后拍摄的。
杨闇公故里管理处解说部负责人杨雪兰告诉记者,震惊全国的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后,4月4日凌晨,在乘船前往武汉、准备向党中央汇报请示工作的杨闇公不幸被捕。
“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决不能丝毫动摇我的信仰!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6日晚,杨闇公被凶残的敌人割舌、断手、挖眼,最后身中三弹,在重庆佛图关壮烈牺牲。
杨闇公夫人赵宗楷在与党内同志一起秘密收殓丈夫遗体后,带着一双儿女和丈夫生前的3本革命日记等遗物回到潼南双江镇。赵宗楷把杨闇公的日记秘密藏在家中的阁楼墙洞里,躲过了反动派的多次查抄监视,一直到潼南解放,日记才由杨闇公家人交给党组织。
3本日记原物,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2023年,在杨闇公诞辰125周年之际,潼南区对杨闇公旧居陈列馆的展陈进行了提质升级。其中,以数字化再现《杨闇公日记》本来面貌,是升级后的一大亮点。
互动透明屏的展柜里,存放着由邓小平题写书名的《杨闇公日记》等出版物。这本泛黄的书出版于1979年,由杨闇公留下的3本日记整理而来,是了解那段历史的珍贵文字记录。
透过这些年代久远的文字,可以充分感受到杨闇公对共产主义信仰的不懈追求,对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执着,以及他对党、团组织纪律作风的深入思考——
1924年8月27日,他在评价印度的革命运动时写道:“没有党纲、没有策略,执事者借公营私,所以有若许大一个团体,今一事无成。可见团体运动,对于团员要有训练,和严格的纪律,才不会自行崩溃。”这反映出他对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的思考。
11月2日,他对组织开展学生运动进行反思时写道:“我们应当要注意,培养青年的行动和修养,自身也要以身作则,使他们受人格化,才能得团结上的坚固。故今天我在学会席上,力主读书都要取笔记方式。因这样做可以观察他们的程度和修养力,不过自己苦一点。”这是他对群众纪律的初步思考。
1925年3月8日,他对当前团地委开展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扩大组织与严整组织这个问题,我们脑海内常常都浮着的,觉得二者万不可偏废。因不扩大则发达慢,但失之太滥,又失了真精神!严整组织,固能进行自如,但不易与外界发生关系,故我觉得还是要二者并施的好!”这体现他对加强党团组织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深入思考。
杨闇公还在日记中写道:“无产阶级越有组织性、战斗力就越强,组织性要用铁的纪律来保证,有了铁的纪律,就会战无不胜,铁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保证。”……
潼南区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杨闇公日记》内容深刻表明,杨闇公同志的纪律观念,与他的革命信念、献身精神一样,具有很重的分量,是他用生命铸就的“信念坚定、绝对忠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党史上首次民主生活会:以纪律维护团体的统一
在展陈升级中,还新增了一块“民主生活会”查询屏。这源于一份珍贵的档案:重庆党、团组织98年前的一次民主生活会会议记录。
如今这份档案,泛黄毛边纸上飘逸俊秀的字迹依然清晰。记者通过触摸屏点击,得以一览它的真迹。杨闇公以纪律解决党团内部矛盾、维护团体统一的场景,在记者眼前展开。
1926年4月,时任中共重庆地委书记的杨闇公主持召开了中共重庆地委建立以来的第一次民主生活会。为什么要召开这样一次会议?事情还得从当年1月说起。
1926年1月,中共党员杨洵与重庆团地委负责人童庸生等同志因为在工作中的一些理念和方式不同而产生矛盾,杨洵向上海的党中央去信,反映重庆党、团存在团体个人化、革命学潮化的问题。中央收到来信后,高度重视反映的问题特别是重庆党团组织的团结问题。
此时,适逢杨闇公、童庸生从广州开完会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重庆工作。当从党中央领导口中得知内部团结出了问题,杨、童二人一头雾水,十分尴尬。
身处地下斗争险境,肩负革命重任,内部的分裂很可能导致党、团组织走向消亡。如果矛盾得不到解决,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党中央给出了解决办法:开会。杨闇公、童庸生等重庆党、团负责人,及杨洵等同志全部参加,目的就是一个:弄清事实,消除误会,团结同志向前进。
1926年4月15日晚,杨闇公组织重庆党、团地委的10名同志召开民主生活会。“现在,我们尽可赤裸裸地、把许多经过的事实说出来,请各位加以批评,以免因一点小事,妨碍团体工作的进行。”杨闇公开门见山。
在杨洵和童庸生各自陈述了事实后,参会同志也逐一发言,一字一句见血见肉、毫无保留。
“杨洵太过于自信,疑心又太多。”
“庸生有左倾幼稚病。”
“杨洵对工作不够努力。”
“童庸生个性甚强,批评同志甚至于谩骂,很容易引起误会。”
……
面对同志们的批评,杨洵、童庸生一开始还偶有解释,后来也都接受大家的批评。
最后,杨闇公进行了客观总结:“我们的团体是统一的,我们的同志时时刻刻都应维护团体的统一。不要因一点误会而离开团体去说话,表现分裂的毛病。这是我们同志应该注意的。”
这是重庆党、团组织历史上的第一次民主生活会。再次回顾这段史料可以发现,会议程序严明,党、团组织坚守作风纪律的底线,争议双方辩事实、讲道理,与会者公正严谨,最后总结一针见血,达到了解决问题、团结同志的目的。同时,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等纪律意识,也深深印刻进年轻革命者的骨髓里,影响深远。
经历此番会议的杨、童二人由此化解了矛盾,放下了包袱。重庆党、团组织也因此更加团结、更富战斗力,大家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运用闇公风范推进纪律建设,推动以案促改促治
“那些话语原原本本、鲜活生动。”潼南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余伟国说,杨闇公领导开展的这次民主生活会,可以看到那时的每一位革命同志,内心是有红线和规矩的,“哪些正确,哪些有偏差,通过公开的讨论更加明辨。”他感慨,后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党纪党规,正是从无数革命先烈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来。
潼南区是杨闇公同志的出生地,是闇公风范的积极传播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对照我们现在党的纪律,更要深入学习,树牢纪律意识,守住纪律底线,把杨闇公同志旧居变成鲜活的学习课堂。”余伟国介绍,潼南坚持正面引领和反面警示相结合,一方面正面引导,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到杨闇公旧居陈列馆学习,一次次重温杨闇公同志的革命风范,“首先告诉党员干部,我们的革命先辈是怎么做的。”
另一方面,结合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那些违纪违法干部身陷囹圄、现身说法,与正面典型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警示教育更具穿透力。”余伟国说。
据统计,从2023年4月展陈升级至今,杨闇公旧居陈列馆已接待包括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员干部在内的观众82万人次。今年以来,潼南区持续运用闇公风范推进纪律建设,以案促改促治,在医疗系统领域反腐和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专项行动中都取得积极成效,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1926年2月,经杨闇公等人向党中央请示批准,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重庆地委),作为统一领导四川境内的党组织和党员的组织机构,隶属中共中央领导。图为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场景。(资料图片)
6月13日,潼南区双江古镇游人如织。在古镇的正街,一座青瓦木结构穿斗悬山顶式的清代民居,吸引了过往游人驻足。走入宅院的堂屋,正上方匾额“清白传家”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杨闇公日记里的纪律:组织性要用铁的纪律来保证
在杨闇公旧居陈列馆中,有一张全身遗照:烈士口唇撕裂,双目凹陷,两袖空荡。观此照片者,无不触目惊心、心生敬畏。这张遗照是1927年杨闇公牺牲后由党内同志冒死寻回其遗体并整理遗容后拍摄的。
杨闇公故里管理处解说部负责人杨雪兰告诉记者,震惊全国的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后,4月4日凌晨,在乘船前往武汉、准备向党中央汇报请示工作的杨闇公不幸被捕。
“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决不能丝毫动摇我的信仰!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6日晚,杨闇公被凶残的敌人割舌、断手、挖眼,最后身中三弹,在重庆佛图关壮烈牺牲。
杨闇公夫人赵宗楷在与党内同志一起秘密收殓丈夫遗体后,带着一双儿女和丈夫生前的3本革命日记等遗物回到潼南双江镇。赵宗楷把杨闇公的日记秘密藏在家中的阁楼墙洞里,躲过了反动派的多次查抄监视,一直到潼南解放,日记才由杨闇公家人交给党组织。
3本日记原物,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2023年,在杨闇公诞辰125周年之际,潼南区对杨闇公旧居陈列馆的展陈进行了提质升级。其中,以数字化再现《杨闇公日记》本来面貌,是升级后的一大亮点。
互动透明屏的展柜里,存放着由邓小平题写书名的《杨闇公日记》等出版物。这本泛黄的书出版于1979年,由杨闇公留下的3本日记整理而来,是了解那段历史的珍贵文字记录。
透过这些年代久远的文字,可以充分感受到杨闇公对共产主义信仰的不懈追求,对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执着,以及他对党、团组织纪律作风的深入思考——
1924年8月27日,他在评价印度的革命运动时写道:“没有党纲、没有策略,执事者借公营私,所以有若许大一个团体,今一事无成。可见团体运动,对于团员要有训练,和严格的纪律,才不会自行崩溃。”这反映出他对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的思考。
11月2日,他对组织开展学生运动进行反思时写道:“我们应当要注意,培养青年的行动和修养,自身也要以身作则,使他们受人格化,才能得团结上的坚固。故今天我在学会席上,力主读书都要取笔记方式。因这样做可以观察他们的程度和修养力,不过自己苦一点。”这是他对群众纪律的初步思考。
1925年3月8日,他对当前团地委开展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扩大组织与严整组织这个问题,我们脑海内常常都浮着的,觉得二者万不可偏废。因不扩大则发达慢,但失之太滥,又失了真精神!严整组织,固能进行自如,但不易与外界发生关系,故我觉得还是要二者并施的好!”这体现他对加强党团组织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深入思考。
杨闇公还在日记中写道:“无产阶级越有组织性、战斗力就越强,组织性要用铁的纪律来保证,有了铁的纪律,就会战无不胜,铁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保证。”……
潼南区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杨闇公日记》内容深刻表明,杨闇公同志的纪律观念,与他的革命信念、献身精神一样,具有很重的分量,是他用生命铸就的“信念坚定、绝对忠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党史上首次民主生活会:以纪律维护团体的统一
在展陈升级中,还新增了一块“民主生活会”查询屏。这源于一份珍贵的档案:重庆党、团组织98年前的一次民主生活会会议记录。
如今这份档案,泛黄毛边纸上飘逸俊秀的字迹依然清晰。记者通过触摸屏点击,得以一览它的真迹。杨闇公以纪律解决党团内部矛盾、维护团体统一的场景,在记者眼前展开。
1926年4月,时任中共重庆地委书记的杨闇公主持召开了中共重庆地委建立以来的第一次民主生活会。为什么要召开这样一次会议?事情还得从当年1月说起。
1926年1月,中共党员杨洵与重庆团地委负责人童庸生等同志因为在工作中的一些理念和方式不同而产生矛盾,杨洵向上海的党中央去信,反映重庆党、团存在团体个人化、革命学潮化的问题。中央收到来信后,高度重视反映的问题特别是重庆党团组织的团结问题。
此时,适逢杨闇公、童庸生从广州开完会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重庆工作。当从党中央领导口中得知内部团结出了问题,杨、童二人一头雾水,十分尴尬。
身处地下斗争险境,肩负革命重任,内部的分裂很可能导致党、团组织走向消亡。如果矛盾得不到解决,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党中央给出了解决办法:开会。杨闇公、童庸生等重庆党、团负责人,及杨洵等同志全部参加,目的就是一个:弄清事实,消除误会,团结同志向前进。
1926年4月15日晚,杨闇公组织重庆党、团地委的10名同志召开民主生活会。“现在,我们尽可赤裸裸地、把许多经过的事实说出来,请各位加以批评,以免因一点小事,妨碍团体工作的进行。”杨闇公开门见山。
在杨洵和童庸生各自陈述了事实后,参会同志也逐一发言,一字一句见血见肉、毫无保留。
“杨洵太过于自信,疑心又太多。”
“庸生有左倾幼稚病。”
“杨洵对工作不够努力。”
“童庸生个性甚强,批评同志甚至于谩骂,很容易引起误会。”
……
面对同志们的批评,杨洵、童庸生一开始还偶有解释,后来也都接受大家的批评。
最后,杨闇公进行了客观总结:“我们的团体是统一的,我们的同志时时刻刻都应维护团体的统一。不要因一点误会而离开团体去说话,表现分裂的毛病。这是我们同志应该注意的。”
这是重庆党、团组织历史上的第一次民主生活会。再次回顾这段史料可以发现,会议程序严明,党、团组织坚守作风纪律的底线,争议双方辩事实、讲道理,与会者公正严谨,最后总结一针见血,达到了解决问题、团结同志的目的。同时,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等纪律意识,也深深印刻进年轻革命者的骨髓里,影响深远。
经历此番会议的杨、童二人由此化解了矛盾,放下了包袱。重庆党、团组织也因此更加团结、更富战斗力,大家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运用闇公风范推进纪律建设,推动以案促改促治
“那些话语原原本本、鲜活生动。”潼南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余伟国说,杨闇公领导开展的这次民主生活会,可以看到那时的每一位革命同志,内心是有红线和规矩的,“哪些正确,哪些有偏差,通过公开的讨论更加明辨。”他感慨,后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党纪党规,正是从无数革命先烈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来。
潼南区是杨闇公同志的出生地,是闇公风范的积极传播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对照我们现在党的纪律,更要深入学习,树牢纪律意识,守住纪律底线,把杨闇公同志旧居变成鲜活的学习课堂。”余伟国介绍,潼南坚持正面引领和反面警示相结合,一方面正面引导,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到杨闇公旧居陈列馆学习,一次次重温杨闇公同志的革命风范,“首先告诉党员干部,我们的革命先辈是怎么做的。”
另一方面,结合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那些违纪违法干部身陷囹圄、现身说法,与正面典型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警示教育更具穿透力。”余伟国说。
据统计,从2023年4月展陈升级至今,杨闇公旧居陈列馆已接待包括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员干部在内的观众82万人次。今年以来,潼南区持续运用闇公风范推进纪律建设,以案促改促治,在医疗系统领域反腐和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专项行动中都取得积极成效,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