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1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五月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等习俗。
No.02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No.03
根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糯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捻叶包糯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No.04
“五黄”就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至于为什么要吃?据记载,江南人将农历五月,称为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同时上市而得名。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No.05
虽说过端午大家都会想到屈原,但是你们知道吗?众人都熟悉的屈原,其实并不姓屈。屈原,名平,字原,是芈(mǐ)姓屈氏。屈原与楚王同姓不同氏,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姓”是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人们更习惯叫屈原而不叫芈原。
杨闇公杨尚昆故里景区“端午趣味小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啦,看完是否对端午有了更多的了解呢?快去转发朋友圈分享一下吧。
值此佳节,杨闇公杨尚昆故里景区祝大家端午安康!
No.01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五月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等习俗。
No.02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No.03
根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糯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捻叶包糯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No.04
“五黄”就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至于为什么要吃?据记载,江南人将农历五月,称为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同时上市而得名。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No.05
虽说过端午大家都会想到屈原,但是你们知道吗?众人都熟悉的屈原,其实并不姓屈。屈原,名平,字原,是芈(mǐ)姓屈氏。屈原与楚王同姓不同氏,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姓”是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人们更习惯叫屈原而不叫芈原。
杨闇公杨尚昆故里景区“端午趣味小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啦,看完是否对端午有了更多的了解呢?快去转发朋友圈分享一下吧。
值此佳节,杨闇公杨尚昆故里景区祝大家端午安康!